manbet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并不仅仅是国家战略,也是社会各界的责任,各方都应当合力,推动“减碳生态”的构建与形成。那么,应该如何形成这种合力?在6月15日“全国低碳日”来临之际,南方+记者采访多位学界和产业界人士,就碳中和在产业层面的落地进程和路径,展开头脑风暴。
近日,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消息,到2025年,内蒙古将基本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柴油汽车,全区新能源及清洁能源公交车比例达到80%。
近日,中国节能协会发布关于批准《零碳工厂评价规范》团体标准的公告。该标准已于2022年6月1日正式实施,主要内容包括零碳工厂创建和评价原则、基本要求与评价要求。
2022年5月28日-30日,以“算联全球·数聚韶关”为主题的首届“东数西算”粤港澳大湾区(广东)算力产业大会在韶关碧桂园凤凰城酒店隆重拉开帷幕。
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的《河南省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实施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方案》),该省将从源头合理控制新增高耗能、高排放、低水平项目用能,以增量优化带动存量调整。到2025年,建立基本完善的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体系,建成交易规范有序、监管严格高效、要素流通便捷的用能权交易市场,形成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下低成本市场化交易模式manbet。
绿色低碳,节能先行!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开展2022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
为深入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,深入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,立足新发展阶段,完整、准确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构建新发展格局manbet,推动高质量发展,广泛开展节能降碳宣传教育,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manbet,积极营造节能降碳浓厚氛围,加快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,2022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定为6月13日至19日,全国低碳日定为6月15日。
迎着钱塘江畔的徐徐微风,杭州钱塘多能互补零碳柔直示范区内,风、光能经过柔性换流阀汇聚,让园区内“直流零碳小屋”的灯亮了起来。
以信息化、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为重要特征,工业互联网是新工业革命的关键基础,对产业发展模式产生了深刻影响。在实现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目标的背景下,工业互联网不仅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、高标准发展的必要引擎,也是推动“双碳”的重要设施。
最近,盐城响水供电公司全面贯彻能源清洁低碳发展新战略,其管理创新推广项目——“县级供电企业以工业领域节能为目标的综合能源服务体系建设”,成功入选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《2022年度管理创新重点项目计划的通知》,标志着该公司在工业领域综合示范区的新征程中,走出了一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。
“地热作为五大非碳基能源(太阳能、风能manbet、水能、地热能、核能)之一,在‘双碳’行动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。目前,地热开发迎来一个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。尤其是中深层地热,资源开发潜力巨大。”近日,在2022年第四届地热开发百人论坛暨中深层地热能技术应用线上研讨会上,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中国地热产业工作委名誉理事长汪集暘说。
近日,烟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、烟台市水利局联合印发了《烟台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(2021-2025年)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。《规划》阐述了烟台市地热资源勘查、开发与保护的基本原则、发展目标、总体布局、保障措施等,是烟台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指导性文件,是依法审批和监督管理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的重要依据。《规划》以2020年为基准年,规划期为2021年-2025年, 展望到2035年。
特灵科技全球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Dave Regnery表示:“市场对我们的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的需求空前高涨,客户们也纷纷选择特灵科技作为他们低碳、高效和健康空间的合作伙伴。尽管存在持续的宏观经济挑战和地缘政治动荡,但通过目标驱动战略的持续执行,以及坚定地专注于客户至上的服务,我们在本季度取得了创纪录的财务业绩。”
5月15日至21日是2022年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,今年的主题为“建设节水型城市,推动绿色低碳发展”。记者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获悉,近年来,中国全面系统推进城市节水工作。2015年以来,确定50个城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工作,在缓解城市内涝的同时,开展雨水收集利用。截至2021年底,全国已建成130个国家节水型城市。
5月16日,由华中科技大学相关团队参与的“以空气为载体基于余热蒸发浓缩高盐废水及零排放技术”项目通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鉴定。鉴定现场,经质询答辩、资料审查、讨论评定等严格审议,11位行业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,这项成果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,同意通过科技成果鉴定。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张军营估算manbet,全国电厂如能广泛采取该技术,预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近4150万吨。
5月10日,由清能院牵头制定的国际标准ISO 27927《燃烧后CO2捕集吸收溶液的关键性能指标及测试方法》正式注册立项,实现了我国碳捕集领域在国际标准工作上“零”的突破,将为全球燃烧后碳捕集工艺提供技术规范和评价依据。
中国节能新闻,节能,能源高效利用,节能新闻,节约能源,节约用电,用能效率,能效管理,节能设备,节能产品